亨利·马蒂斯-西方现代雕塑的过渡期
文章出处:未知 │ 网站编辑:admin │ 发表时间:2015-10-14 15:35 我要分享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是法国野兽派重要的画家兼雕塑家,最初学习古典文学,后来在律师事务所任过职,到1892年他放弃律师的职业,进入朱利安学院,第二年又进入了巴黎美术学院。在莫罗画室里马蒂斯结识了路阿、马尔凯、芒干、卡莫安和格林,所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野兽派绘画成员。
马蒂斯在1900年开始他的绘画创作时,对雕塑有着强烈的兴趣,初次尝试就显示了这方面的才华。他的绘画《男模特儿》和雕塑《奴隶》是使用同一个模特儿为对象。他一开始就试图压缩简化形体,甚至出现有意的透视变形。第二年他的雕塑作品《玛黛莱妮1号》问世。这是马蒂斯首次把西方传统雕塑所坚持的原则搞得“一塌糊涂”。可以想像,如果以沙龙权威机构评委的评判尺度,毫无疑问,那就是一件低劣的毫无艺术功底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然而对现代雕塑艺术而言,这件作品,使富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们看到了在艺术创作观念上的进一步解放。其重要意义在于加速了西方雕塑向新时期发展的步伐,它的影响和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正如马蒂斯的艺术哲学观点所倡导的,他认为:“艺术上的正确并不等于真实”。其实,马蒂斯早年就开始萌发了这种创作观念,年轻的时候曾经由朋友介绍到罗丹工作室拜访。据说罗丹看过马蒂斯的一些素描后,让他画得再好一点的时候来找他。显然,罗丹对这位不知深浅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兴趣。事后马蒂斯感觉到,他所追求的东西是与罗丹不同的。他对罗丹的评价是,太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整体应有本身的特质,与细节的组合完全两回事,捕捉整体远比强调细节更为重要。马蒂斯与马约尔是挚友,但他与马约尔对整体的理解又不一样。他说:“马约尔就像古代的大师,是从量感开始塑造,马约尔不愿去冒险,而我愿意,我关切的是如何体现优美的阿拉伯风格”。的确,阿拉伯风格一词常挂在马蒂斯的嘴边,它实际上是一种线条的概念,一种装饰。他有意回避量感和体块,偏重一种情绪的动作表现。马蒂斯的雕塑看上去没有什么雕塑技法,实际上他根据自己对模特儿的观察已经在观念上突破了前辈的陈规戒律。已经把形体简化、变形、压缩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所有马蒂斯的雕塑作品中,最富有特征的是1909年创作的《蜿蜒》,女人体看上去又细又软,仿佛是一根绳索,没有骨头似的支撑在柱子上。弯曲的双臂,交叉的腿以及呈S形的躯干,造成了一种平衡性的张力,整个作品给人以一种松驰的感觉。这种自由的随心所欲的表现主义倾向,使我们从中看到马蒂斯是怎样精心观察每一种艺术形式的不同感觉和价值。
《珍妮特5号》1908年,是马蒂斯在头像所做的试验上具有现代意味的作品。他曾做过珍妮特的四件头像作品,从前两件看是直接取自于生活的肖像。第三、第四件开始做一些形体上的概括处理,到了第五件他运用了想像力,在头像上进行了极度地简化变形,搞成了几何结构组合的外观。而最有历史性巧合的是马蒂斯在头像探索的过程中,激发了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手法创作出了西方现代雕塑第一件有意义的作品《费尔南德·奥利维尔》,据说他就是以马蒂斯的珍妮特系列作品作为蓝本的。1909年,两位大师一前一后,确立了西方现代雕塑过渡期到创立期的分界线。
我们在分析西方现代雕塑过渡期的雕塑家、艺术家的作品时,不仅仅是在这里所列举的,它包括的范围可能会更广。但我们认为,除了区别艺术家不同于传统的雕塑观念以外,最重要的是对形式感的追求是否代表了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他们所做的贡献是否具有创新的意义。西方现代艺术是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诞生而开始的,它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因此,积极探索与因循守旧是最终判断艺术家真伪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现代艺术的整个发展过程是一部艺术观念上的创新,形式感不断更新的历史。过渡期雕塑家探索的各种成果,意义同样也是十分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