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艺术时期-西方现代雕塑的过渡期
文章出处:未知 │ 网站编辑:admin │ 发表时间:2015-10-14 15:34 我要分享
经过15世纪未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辉煌之后,西方社会慢慢进入了一个华丽矫饰的洛可可艺术时期。宫廷式的享乐主义仿摹风格日益盛行,特别是官方学院派把持着艺术品的评判标准,美术作品限制在固定的模式中,因循守旧,僵硬呆板,衰落现象开始出现。学院派是西方艺术自文艺复兴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官方机构。“学院”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和雅典。公元16世纪随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学院这个词义流行起来。到17世纪,当画家和雕塑家企图把自己的地位从搞实用艺术提高到能自由表达意见的绘画艺术时,在意大利获得了支持。随后欧洲各国效仿,最早的学院是1648年成立的法兰西学院,是法国的最高艺术权威机构,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支配着法国艺术的产生。每两年一次的沙龙展,艺术家的作品是否选中决定其成败。
18世纪时,沙龙展所要求的矫饰华丽风格越来越浓,但还是不断吸引着大批出人头地的年轻艺术家。到19世纪,沙龙所占的地盘越来越大,与过去相比这时的沙龙变成了庞大的事业单位,沙龙里展出数千件作品,同时还有数千件被拒之门外。沙龙的评委们还是沿袭过去那种迂腐、僵硬、保守的原则,缺乏新兴资产阶级的情趣和口味,没有意识到由于接踵而来的19世纪工业革命的扩张,富裕的中产阶级艺术趣味,特别是由于深刻的社会变化,大众新闻事业在旧制度严密的检查制度下被解放出来。所以,当时不满沙龙的批评文章随处可见,最典型的是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在沙龙展落选后,由有钱的中产阶级资助搞起的沙龙落选作品展,直接与官方学院派机构分庭抗礼。后来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富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开始彻底地远离沙龙艺术舞台,独立地寻找自己的艺术栖息地。
当然,这种艺术态度的改变,另一个重要社会原因是文艺复兴所重新建立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开始蔓延,人性被得到尊重,人的能力得到重视,以人性取代了神性,对人的崇拜取代了对上帝的崇拜。从此,“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表明了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在欧洲重新得到承认。人类中心主义包括两个含义,其一认为人类在宇宙万物中属于中心地位,对人类本身的尊重和能力进行歌颂。其二是认为人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具有完全的合法性,自然万物就是为人类服务。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源远流长,它的茎和根深深地扎入西方古希腊文化的沃土之中。大体上说,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偏重于第一个含义,启蒙运动之后则更偏重于第二个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