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作品的影响及意义-西方现代雕塑的过渡期
文章出处:未知 │ 网站编辑:admin │ 发表时间:2015-10-14 15:33 我要分享
罗丹在中后期创作的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美术史学者们所称谓的“印象主义雕塑手法”。实际上他的可尊敬之处就在于完全对以在当时继续使用成熟的艺术技巧,如《思想者》并且不会影响其在雕塑界已取得的地位,然而他却自觉接受了印象主义。《老妓女》1885年据推测这是受到维龙写的一首诗的启发,他是对从前的一位模特儿,一位年老的意大利女人所做的敏锐观察中得到的灵感。从作品的处理手法上明显地看到罗丹强调了流动的塑痕,手中的泥巴自由地在人体上表达了一种激情。特别是在光影的作用下增加的细节变化,看上去有了印象主义的视觉效果。尽管罗丹所赞同的印象主义风格是建立在主观感受上,并不赞同有关视知觉的科学根据,像修拉和毕沙罗对色彩纯理性分析的那样,但他的尝试是具有“新”的意义。
如果说罗丹在《老妓女》这件作品上雕塑语言有了新的变化,1897午创作的《巴尔扎克纪念像》,更接近于20世纪初雕塑的某种构思。罗丹把巴尔礼克塑造成为他心目中的那种“印象”,并且这种“印象主义”处理手法更加大胆,以至于雕像完成后艺术界一片哗然。拥护者认为,不要为迂腐的评论所左右,要罗丹坚持己见。更多的反对者认为,雕像制作得过于粗陋草率,不能用来作纪念像,甚至法国官方文学会拒绝接受这件作品,该会会长因—人支持罗丹而被迫辞职。罗丹最后只好把作品放到自己的工作室里,直到1939年(罗丹去世后22午)才被安放在巴黎蒙巴纳斯街的街口上。总之,人们在评价罗丹时,他在西方雕塑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把这位拯救了一个时代艺术和承前启后的巨匠称之为“现代雕塑之父”显然是勉强的。把他纳入“古典雕塑最后一位大师”也是不切实际的。应该说,罗丹在过渡期创作出了重要意义的杰出作品,对后来的雕塑家有着直接的影响。

